文: JOHN TIERNEY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社會科學家曾發現人性上的一種不必經過長時間去修正的缺陷,你不需要加油團,只要在新的一年試著下定決心開始玩樂!沒錯!就是現在。

  之後你只要花個力氣拿廣告上的兌換券去換取禮物,喝那瓶尚未開封的具獨特意義的酒,拿著累積已久的飛行里程數享受一趟計劃已久的旅行。就算你的意志薄弱,也不能向罪惡感或羞恥心低頭。你必須認清你是:一位延遲享樂者。

  這聽起來有點怪,不過這的確是一種世界通行的延遲方式---只要去問那些每年從過期的禮物兌換券中獲利幾十億的航空公司跟超市或是成天警告大家要把握當下及時行樂的已故詩人,便了解箇中之意。

  心理學家跟行為經濟學家花了不少時間分析,現在他們已開始著手探討人們「今日樂,今日擱」的怪異衝動。

  比方說,為什麼撥空造訪一下故鄉的有名地標會這麼難?搬到芝加哥、達拉斯、與倫敦的居民在第一年內造訪過的當地名勝比觀光客兩天內所到過的著名地標還少。參與研究的芝加哥居民傾向於造訪其他都市的景點,而他們參觀過的少數當地旅遊景點竟然只是為了取悅外來朋友而順便逛逛。否則芝加哥人會興沖沖地去當地景點觀光就只在他們要搬離芝加哥的時候了,最後期限會引發出他們內心瞬間的滿懷熱情去看古蹟或去動物園晃晃。

  在沒有截止日期的威脅之下,我們會習慣性地將這星期去動物園的時間往後延,因為我們相信下週末、下下星期、甚至是明年夏天會更有空。而這樣的思考模式也影響到我們延後將抽屜裡的兌換券拿出來,只因為我們認為以後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做這件事。

  我們常常試著做時間流失對比快樂與金錢所得的損益表分析,但其實我們在「資源靜止」推測中常出錯。行為經濟學家像Gal ZaubermanJohn G. Lynch發現當人們被問及在未來他們認為能擁有多少額外的時間跟金錢時,實際上他們都覺得錢越來越少,但可運用的時間會越來越多。

  因此你很可能贊成給明年一個期許,像是舉辦一場要求你撥空在下個月發表而可能被你斷然拒絕的演說。這樣的行為會產生如研究人員所說的「是的...媽的!」效應:當這場演講日期快到的時候,你會心酸地發現自己跟之前一樣忙。

  Shu博士跟Greezy博士藉由發給人們電影票跟法式點心兌換券來說明這主題的另一種影響。有人拿到期限2~3星期的票,有的則是6~8星期的票。

  拿到期限較長票券的人比起其他人更有信心能換到禮物,假設他們能掌控所有的時間,這是蠻符合邏輯的推測。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拖延,到最後他們極可能比那些拿到短期限定券的人更容易錯過兌換券的期限而失去禮物。

  一旦你延遲享樂,單單注視著想像中的極樂天堂,心中卻不再有任何強烈慾望時,這過程會慢慢延續下去。等著打開獲獎得來的紅酒的時間越久,就越需要一個更特別的場合。

  如果你毅然決然要得到里程數的最大值,最後可能會變成一種浪費。如同Shu博士的實驗,在買機票的過程中讓人們有機會使用回數票,這主題一旦被告知可免費搭乘價值1000元的飛機,他們會不屑這微不足道的優惠,反之將回數票留著,最後可能得拿回數票去搭乘比票上的價錢更便宜的班機,讓自己虧上一大筆。

  「人們容易變得過於專注在理想狀態。」Shu博士說。「即使他們知道這不太可能,他們依然專注於這件不可能任務的完美狀態,而錯失其他事情。」或者,他們期許自己不能選擇第二好的選項,並認為最好的機會一直等著他們。但是他們不曉得後悔還是跟著來。他們最終會以不幸的結果收場或是後悔沒選第二好的選項。

   不過即使你知道這項研究,你又該怎麼應用這門學問?該怎麼避開延後享樂的誘惑?Shu博士提出一項立即的解決方法:拿出這一段假期中收到的兌換券然後將它用完。「最大的危機就是它們容易被忽略然後失效。回饋給票券供應者最棒的禮物就是趕快把它用掉並告訴他們你有多快樂。沒用掉它比將它用在不完美的情況還要讓人悔恨,尤其是對你跟送給你兌換券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另一種手法是給自己設下期限,比方說在今年夏天用掉累積到目前為止的里程數,即使它不能帶你去環遊世界也無妨。與其等待一個特別的日子好好放縱自己,不如自己創造一個。Shu博士引用Dorothy J. GaiterJohn Brecher首開先例的治療研究成果,在過去十年間利用在華爾街日誌裡談論酒的專欄來宣佈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為「開瓶之夜」。

  不過你也不必等到227,記住在電影「尋找新方向」裡MayaMiles的建議。Miles有一瓶61 Cheval Blanc老酒,因為他想等特別的日子再開,所以酒都快放壞了。這時他的好朋友Maya就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其實你決定開酒的那一天,就是特別的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涼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